的五的生老兵林中投资年实战感在数字丛则加密悟一位存法

掐指一算,我在Arca担任首席投资官已经整整1825天了。这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在加密行业这个"人间一日,币圈一年"的奇异世界里,足够见证几轮牛熊更迭,看着无数同行者来了又走。最近我们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创下了五年新高,这让我不禁想坐下来,和大家分享这些年在加密资产管理这个惊涛骇浪的领域里摸爬滚打的心得。
1. 市场像个善变的恋人 - 永远别想一劳永逸
记得2021年牛市顶峰时,有位客户问我:"你们的风控模型应该很完善了吧?"我苦笑着回答:"在加密领域,任何模型的有效期可能只有三个月。"说实话,这个市场就像我那位善变的前女友,昨天还爱得死去活来,今天就可能翻脸不认人。那些基于历史数据的风险模型,在传统市场也许能用上几年,但在加密世界,一个监管政策就能让所有相关性分析变成废纸。
举个例子,2020年3月"黑色星期四"那天,比特币单日暴跌50%,所有主流币种的相关性突然趋近于1。而就在前一天,我们的风控系统还显示组合完美分散。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每周都要和团队重新校准假设——在加密世界,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
2. 慢思考比快手指更重要
很多人以为加密交易必须24小时盯盘,否则就会错过机会。说真的,2018年刚入行时我也这么想,直到有天凌晨3点下单后睡过头,醒来发现因为时差因素,市场用了整整12小时才反应过来。现在我常跟团队说:"在币圈,正确的解读比闪电般的反应更重要。"
记得LUNA崩盘那会儿,市场前24小时的反应完全错误。当时韩国交易员疯狂抄底,而欧美机构却在恐慌抛售。直到三天后,全球市场才达成共识。这就好比在森林里遇到熊,第一个拔腿就跑的不一定最安全,冷静观察的猎人反而能找到最佳逃生路线。
3. 你的笔记本就是你的保险箱
我们团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任何决策都要留下"数字足迹"。这可不是官僚主义——在2019年那次闪电崩盘中,我亲眼见过一个交易员因为忘记记录止损逻辑,在价格反弹后陷入深深自责。现在我们的文档系统比华尔街投行还严格,每笔交易都要注明:
• 为什么做这个决策• 预期回报和风险• 可能的替代方案
这就像医生的病历本,不仅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团队负责。毕竟在这个24小时运转的市场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危机何时降临。
4. 在短线与长线的钢丝上跳舞
传统市场的假期效应在加密世界完全失效。去年圣诞节那天,我们的分析师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主流币种的波动率反而比平时高30%。后来我们才明白,当华尔街大佬们都在度假时,加密世界的矿工和开发者反而更活跃。
现在我要求团队必须同时准备两套剧本:一套应对机构主导的行情,一套应对社区驱动的波动。就像冲浪时要观察两种浪型——机构资金像规律的海浪,而社区情绪就像突如其来的风暴潮。
5. 招聘不是选简历,而是找信徒
2018年我们面试第一个研究员时,他带着自己写的智能合约来应聘。2021年牛市时,收到的简历清一色都是投行精英。而现在,能坚持下来的还是那些眼里有光的"加密原住民"。
我总结出一个"咖啡测试":如果应聘者聊到区块链时眼睛不会发亮,就算他有高盛背景我也不要。因为这个行业太新了,教科书里的知识可能下周就过时,唯有真正的热爱才能驱动持续学习。
6. 每个人都要是"瑞士军刀"
上周我们的DeFi分析师突然跑来问我:"要不要把办公室搬到迪拜?"我正要发火,他马上解释:"因为当地新规可能影响我们持仓的协议。"这就是加密团队的现实——每个人都得是多面手。
传统金融的分析师就像专业厨师,每人负责一道菜。而我们的团队更像是街头小吃摊主,要会采购、烹饪、收银,甚至应付城管。虽然辛苦,但这种全能训练反而让年轻人成长飞快。
7. 后台才是真正的前线
在摩根士丹利时,后台部门总是最晚下班的可怜虫。但在Arca,我们的运营总监比交易员还抢手。记得有次转账时不小心少输一个字母,价值200万的USDC差点永久丢失。从此我明白,在这个没有客服热线的世界,运营团队就是我们的守护天使。
现在我面试运营人员时必问:"如果发现老板涉嫌洗钱怎么办?"正确答案不是"报告上级",而是"立即冻结所有账户"——在加密世界,合规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8. 卖方服务:从荒原到绿洲
五年前要找加密研报,得在Telegram群里四处求人。现在虽然有了Messari、Glassnode这些专业平台,但比起传统金融的数据服务还差得远。最可笑的是彭博终端,他们的加密数据面板居然和五年前一模一样,仿佛这个行业从未进化。
不过最近我发现一些积极变化。上个月有家初创公司提供了类似Morningstar的加密基金评级服务,虽然还很粗糙,但总算看到曙光了。这让我想起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后,正是卖方服务的完善才让科技投资走向成熟。
9. 投资者正在反超"专家"
最让我惊讶的是投资者的进化速度。三年前还要解释什么是钱包,现在已经有LP教我如何用链上数据识别庄家动向。有个家族办公室的CIO甚至自己写了个DeFi收益追踪器,准确率比我们的模型还高。
这种变化逼着我们不断升级。现在我们每个月都要举办"反向路演",让投资者来给我们上课。毕竟在这个去中心化的世界里,智慧不再只存在于机构的高墙之内。
写在最后:信仰是穿越熊市的指南针
有人问我为什么能在三次熊市中坚持下来?我的答案可能有点俗:因为真的相信。不是相信某个代币会涨,而是相信区块链正在重构金融底层逻辑。每次看到开发者半夜在Discord里讨论协议升级,就像看到早期互联网先驱的身影。
这五年教会我最重要的一课:在加密世界,技术会迭代,模式会改变,但人性的贪婪与恐惧永远不变。而我们作为资产管理人,既要拥抱变革的速度,又要守住价值的准绳。路还很长,但值得走下去——因为金融的未来,正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相关文章
- 美国加密市场的未来命运,如今正掌握在一位对其持严厉批判态度的参议员手中。谢罗德·布朗,这位来自俄亥俄州的资深民主党参议员,在最近的听证会上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对整个加密行业的失望与警惕。监管者的严厉视角"FTX的丑闻只是冰山一角,"布朗在听证会上直言不讳,"整个加密领域都充斥着同样的问题:虚假披露、利益冲突、挪用客户资金进行高风险投机。"作为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布朗的态度至关重要,因为任何加密立法...2025-09-23
- 哎呀,昨天的行情真是打了个措手不及!比特币和以太坊那波突如其来的拉升,估计让不少熬夜盯盘的朋友都惊掉了下巴。作为一个在这个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我想跟大家聊聊今晚的操作思路。当前市场观察今天白天市场就像个昏昏欲睡的上班族,一直在那里磨磨蹭蹭。以太坊又一次蹭到了昨天的天花板附近打转,比特币则在39000美元下方徘徊。打开技术指标一看:BOLL轨道缩得像条蛇准备攻击,MACD刚刚形成死叉,KDJ指标...2025-09-23
- 加密货币市场又迎来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Solana(SOL)这颗新星在过去24小时内暴涨11%,成为当之无愧的领涨龙头。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数字货币市场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Solana近期的表现确实令人印象深刻。记得就在两周前,SOL还在40美元左右徘徊,像个犹豫不决的年轻人。但市场风云变幻,转眼间它就像脱缰的野马,一路冲破50、60美元关口,如今已稳稳站在70美元上方。这不禁让我想起去年SOL遭遇F...2025-09-23
- 作为一个长期观察加密市场的老兵,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加密世界的王座更迭究竟遵循怎样的规律?从比特币到以太坊再到Uniswap,每一代"加密之王"都携带着独特的杀手锏横空出世。比特币凭借POW共识机制开创了加密纪元,以太坊以智能合约打开了去中心化应用的大门,Uniswap则用AMM机制重塑了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格局。东西方加密生态的微妙博弈说起当下的加密格局,有个有趣的现象让我印象深刻。西方资本似乎对以...2025-09-23
- 今天的加密货币市场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早盘一路高歌猛进,却在收盘前来了个"高台跳水"。不过有意思的是,价格始终没有跌破那些关键支撑位,这让我感觉多头玩家们可能还有后招。今日币圈热点速览1. 刚刚听彭博的分析师说,SEC可能在政府关门前会放行以太坊期货ETF,这消息要是成真,估计又要在圈内掀起一波热潮了。2. 一位SEC前官员私下透露,要是明年共和党拿下白宫,比特币现货ETF获批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2025-09-23
- 作为一个长期跟踪区块链发展的观察者,我常常思考一个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区块大小会成为决定区块链性能的关键因素?每次看到新的区块链项目诞生,总会发现开发者们在这个问题上绞尽脑汁。区块大小的双重魅力记得第一次理解区块大小时,就像在整理衣柜。小隔间(小区块)能更精确地分类收纳,避免空间浪费,但拿取衣物要频繁开关抽屉;大隔间(大区块)一次能处理更多衣物,但找特定物品反而更费时。这种生活中的类比...2025-09-23
最新评论